close
在看完日劇版「白夜行」幾個月後的現在,我看完了它的原著小說。
在剛播完日劇版時跑到紀伊國屋買了日文小說,
看到一半後才得知即將出中文版,
於是後半的部份是以中文版看完它的。
在闔上書的那一刻,最直接的想法是:原著比日劇版暗黑、深沉許多,
而由於對亮司(R)與雪穗(Y)的心裡在想什麼幾無交待
(只有在最後兩章才藉由於旁人的一點交談略為透露),
也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在剛播完日劇版時跑到紀伊國屋買了日文小說,
看到一半後才得知即將出中文版,
於是後半的部份是以中文版看完它的。
在闔上書的那一刻,最直接的想法是:原著比日劇版暗黑、深沉許多,
而由於對亮司(R)與雪穗(Y)的心裡在想什麼幾無交待
(只有在最後兩章才藉由於旁人的一點交談略為透露),
也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
我認為最大的差距在於,日劇版在最後讓典子為亮司留下
「意料外的」香火,並以未帶到臉的方式暗示,
日後雪穗總算可以在大白天坐在公園裡,與這個孩子促膝交談。
這部份正是以「面對倒在路旁死去的亮司,
雪穗頭也不回地走上樓梯」收尾的小說版所沒有的
「未來」以及「希望」的象徵。
「意料外的」香火,並以未帶到臉的方式暗示,
日後雪穗總算可以在大白天坐在公園裡,與這個孩子促膝交談。
這部份正是以「面對倒在路旁死去的亮司,
雪穗頭也不回地走上樓梯」收尾的小說版所沒有的
「未來」以及「希望」的象徵。
但雪穗頭也不回地走掉,甚至面不改色地說
「這個發剪紙的臨時工不是我找的,是店長」,
到底是表示她真的完全不在意亮司的死,
還是像日劇版中的痛苦心態一樣「我不能讓亮司白白犧牲,
所以我不能認他」呢?我們無從得知。
但從她先前和新任店長不經意聊到「我的白天沒有太陽,
但我有自己特別的太陽照亮我」來看,她那「特別的太陽」殞落,
至少象徵著,她必須回到那個「明明是白天,卻很灰暗」的一人世界裡了。
另一個地方也算蠻大的差距,就是日劇中的亮司設定得「有人性」多了。
他除了不時想把雪穗拉回正軌,猶豫著要不要繼續幫她做壞事外,
也藉由他母親的割腕自殺做為點醒他良知的手段,
使得他最後並沒有狠下心來真的用氫酸鉀,
甚至還為了反悔不殺人,反而害了自己輕微中毒。
但在小說版中,是沒有這部份的,
我們只看得見一次又一次疑似亮司為保護雪穗所為的犯行,
卻看不出他心裡到底還有沒有良知在掙扎著。
他除了不時想把雪穗拉回正軌,猶豫著要不要繼續幫她做壞事外,
也藉由他母親的割腕自殺做為點醒他良知的手段,
使得他最後並沒有狠下心來真的用氫酸鉀,
甚至還為了反悔不殺人,反而害了自己輕微中毒。
但在小說版中,是沒有這部份的,
我們只看得見一次又一次疑似亮司為保護雪穗所為的犯行,
卻看不出他心裡到底還有沒有良知在掙扎著。
還有就是笹垣這個角色的份量也不相同,
在日劇中是由他一人單槍匹馬調查各種細節,
差點被亮司以氫酸鉀殺害的也是他;
但小說中則多安排了一個「今枝直巳」的偵探角色,
從調查東西電裝設計外洩案,一直延伸到為篠塚一成調查雪穗的過去,
結果某次一回事務所的洗手間,就慘遭氫酸鉀毒手
(但書中只以「失蹤」交待他,到最後也沒有交待是否發現他屍體),
而笹垣則是後來才又出現。
在日劇版裡,是以亮司摔下來刺到自己的寶貝剪刀(也是弒父兇器)
為開頭,然後才回頭交待始末以及鬥犬般緊咬不放的老刑警笹垣天涯海角
窮追十五年的過程,有一種緊張刺激的警匪鬥智氣氛;但在小說版裡,
是中規中矩從當舖老闆的命案講起,交錯著亮司與雪穗週遭發生的事,
讓讀者漸漸知道「他們可能有往來」「他們可能互相幫對方解了什麼圍」,
一直到最後「槍蝦與蝦虎魚」的互利共生破滅為止,
一直到最後「槍蝦與蝦虎魚」的互利共生破滅為止,
帶有的則是一種抽絲剝繭、謎團漸漸明朗化的懸疑氣氛。
我只能說日劇版與小說版各有各的不同樂趣在,
可以的話,也不要光看日劇或是光看小說,兩種都接觸一下吧!
可以的話,也不要光看日劇或是光看小說,兩種都接觸一下吧!
總之,已經看過日劇的,不妨先來看看小說,再回頭復習一次日劇
(我正打算如此);打算先看小說的,可以接著看日劇,
然後再回頭來看小說。這種「反覆回味」的作法,
會次次帶給你不同的體會。
以我而言,先看過日劇方便我把男女主角山田孝之與綾瀨遙的臉,
以我而言,先看過日劇方便我把男女主角山田孝之與綾瀨遙的臉,
以及劇中的種種「影像」,直接借用到看小說的時候使用,
這使我在閱讀時極快進入狀況(除了少數日劇版中沒有的橋段
必須另行想像外),
但壞處就是很多犯罪細節已經在日劇版中得知,
失去了看小說的少許「找線索並期待謎團明朗」的樂趣,有好有壞吧!
但壞處就是很多犯罪細節已經在日劇版中得知,
失去了看小說的少許「找線索並期待謎團明朗」的樂趣,有好有壞吧!
當然,如果可以,希望續作《幻夜》到時也會在台出版!
全站熱搜